頭痛困擾無數人,偏頭痛與壓力型頭痛卻常被混淆,導致診斷錯誤、治療無效,甚至長期依賴止痛藥。其實,壓力型頭痛常源於焦慮,而偏頭痛則有明確症狀特徵。如何正確診斷並有效治療,避免止痛藥傷害?
.文 / 黃偉俐
.原文刊載 / 康健雜誌
.圖片來源 / Shutterstock
60歲男性病人,20年來因為頭痛每天都需要吃止痛藥,這中間也看過了很多的醫師,做了很多的檢查。檢查的結果都很正常,但治療卻都無效,最後只能每天吃止痛藥過日子。
就診後我發現他的頭痛是最常見的壓力型頭痛,肌肉緊繃,尤其是頭頸部,根源則是他的廣泛型焦慮症。睡前使用1顆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,外加1顆長效型抗焦慮藥。2個月之後,他完全免於頭痛之苦,跟止痛藥說再見,心情變好了,睡眠也有很大改善。
問題是醫師做到「正確」的診斷跟治療了嗎?
有許多門診病人告訴我,他們得了偏頭痛好幾年,常常需要找神經科醫師,開立偏頭痛的藥,但是效果不好,問醫師也問不出一個所以然來。頭痛其實也讓很多科的醫師「頭痛」,又檢查不出結果,醫不好病人也只好繼續吃止痛藥。
......閱讀全文:https://www.wellyclinic2d.tw/h/ServiceDetail?key=dcvh1&cont=466091&set=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