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抗焦慮症需要行為改變──認知行為治療中的「行為治療」

病人往往在有效的藥物治療之下,生活仍然容易緊張,難以減量或斷藥。因為活在擔心裡、習慣緊張、步調過快,是患者生活慣常的思考跟行為模式,光靠吃藥很難完全改變,而不調整就容易惡化復發,所以需要認知行為治療。

焦慮症的行為治療

1. 往往從說話開始:焦慮症的人往往急性子,講話快,所以門診中最容易的是調整講話的速度跟音量。話講得快代表腦神經也要增加運作速度,容易緊繃,對大腦也是負擔。

2. 從行為習慣改變起:好好規劃時間很重要,原先想一個早上辦4件事,改成辦2~3件,中午悠閒吃個飯,下午再繼續辦就好了

3. 掌握工作與生活的節奏,與擬訂計劃: 在一天的開始,靜下心來模擬一天的狀況,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訂好計劃,落實執行。所以把計劃訂好、時間表喬好,讓大家知道你會照顧到每一個人

4. 運動與休閒嗜好:目前的研究都傾向短時間、強度高的運動,像年輕時玩籃球比賽,半個小時就很足夠了。至於靜態嗜好,像組裝模型、畫畫,除了紓壓之外,幫助睡前1~2小時進入輕鬆狀態;其中的成就感,對解除莫名焦慮會很有幫助

閱讀完整文章:https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blog/4894......